在皇帝驾崩的当晚,皇后神情恍惚地在自己的宫殿内,于梁上用一条白绫,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她到底还是舍不得皇帝,到底还是随着他去了。
两个人相爱也相恨了一辈子,互相折磨了一辈子,似乎在冥冥之中,已经分不开了,没有人会选择在另一方去世以后,还能完完全全地苟活在这个世上。
因此,皇后和皇帝合葬,葬礼按国丧的礼制,全国上下一片缟素,举国同悲。皇帝一生励精图治,乃是英明神武的明君,他的去世,自然引起所有人的悲痛和哀悼。京城几乎所有居民都去送葬,十里长街一片白茫茫,所有人的眼睛似乎都被泪水和白色的纱幔和纸钱给遮住了眼,只顾着哭嚎和哀悼。
从此,东边的皇陵里面,多了一个地宫,多了一对帝后,渐渐也有了些妃子零零散散地进了里面。皇帝的一生,也通过一块硕大沉重的石碑,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那块刻着功名的石碑,到底也只能矗立在那里,由后人评说,饱受时间的摧残。
当然,在这些人里面,最为痛心和难过的,当属太后和崔忠华了。太后自己也没有想到,在自己的儿子还风华正茂的时候,却要她这个白发人送黑发人。而崔忠华的悲伤要沉默许多。
他一生都敬重而且深爱的皇兄,却因为奸人所害,早早就丢了性命,在年纪最好的时候,却已经成了入土的人。可悲的是,他的皇兄在被人害的时候,在咽下最后一口气的时候,他都没有在他的身边。
他忽然觉得,可能自己才是那个最无情,最应该去入土的那个人。
但是他不能,皇兄的嫡长子还年幼,周围的大臣们有的忠心耿耿有的虎视眈眈,他还不
具备能分辨这些人是忠是奸。而且他还没有能处理江山社稷之事,处理国家大事的能力,他至少,要让自己的小侄子能做到这些以后,再选择离开。
他现在还是皇帝,身上有众人想象不到的重担压在他的身上。他绝对不能选择离开,他还需要去将自己皇兄未完成的心愿了结,他还需要让自己的皇兄看着,这盛世开明,江山富饶,如他所愿。
他必须去完成。
只是可怜了他的小侄子,还不过八岁,就已经失去了自己的父亲和母亲。那小皇子此时正由侍卫领着,已经是哭得肝肠寸断。本来他的身份,就已经注定他要比同龄人承受更多,此时又失去了应该有的父爱和母爱,自然让人看了是心疼的。
“皓儿,过来。”待到葬礼结束后,崔忠华招了招手,让自己的小侄子过来。先皇的嫡长子——崔辰皓——吸吸鼻子,一步一步朝着自己的叔父走了过去。他走到崔忠华的面前,行了一个礼,声音仍旧带着哭腔。“皇叔。”
“皓儿,不要哭,皇叔知道你很难过,”崔忠华沉默了一会儿,将双手牢牢地抓着他的肩膀,好像要将自己的力气全部灌输给自己的小侄子一样,开口也是一掷千金一般,很是有力也很是让人信服,“但是父皇肯定是不希望看见皓儿哭鼻子的是不是?父皇想要看着皓儿成长为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对不对?不要哭,否则会让父皇还有母后笑话的。皓儿不能辜负了他们对不对?”
崔辰皓吸了吸鼻子,坚定地点了点头。崔忠华很是欣慰,帮他擦去眼泪,揉了揉他的头发,脸上满是慈爱的笑容:“这才是我们皓儿该有的样子。以后,都交给皇叔了。”
“您
放心,皇叔,我也会跟您好好学的,将来我一定能做得比父皇好。”崔辰皓拍拍胸脯,脸上虽然还带着泪痕,但是那模样让人看了就欣喜,更是有些欣慰。这样一个孩子,能够独当一面,能够快速长大,能让人信服了。
崔忠华心里也说不上是什么滋味,只能紧紧地抱着自己的小侄子,似乎将悲伤都能通过这种方式,掩藏起来。
大悲总是要跟着大喜,方才举国同丧,接着就要举国同庆了。只是崔忠华太过悲痛,不想让自己撑着笑颜去举行登基,也不想在国丧之后还要花费什么。于是他只是暂时坐在了那把宝座之上,一年之后,再举行登基。
太后仍旧是那个太后,皇帝却换了一个人。他将崔辰皓立为储君,等崔辰皓能够统领大局的时候,他便退位,安安心心远离朝政,成为一个闲散王爷。
至于后宫,因为他只有张春晓一个王妃,白流霜一个侧王妃。于是他便许诺张春晓为皇后,白流霜为惠妃,两人暂居后宫,由张春晓执掌后宫之事,白流霜协助。崔忠华也没有纳新的妃子的想法,后宫一时间还是冷冷清清,只有一个太后,一个皇后,一个妃子在里面。
“等过几天,皇兄的事情处理得差不多了,我选个好日子,给你举行封后,昭告天下。”一日,崔忠华来到张春晓的宫殿内歇息,顺便跟她说了这些事情,想要跟她商量具体的安排。
书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