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57章 善报(2 / 2)

—_

随着蝗灾的平息,睢宁县的日子逐渐恢复了平静,但钱知县并未放松对民生的关注。他开始着手改善县学的条件,因为他深知教育对于百姓和整个县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

钱知县亲自视察县学,只见校舍破旧,有的屋顶甚至漏雨,桌椅也残缺不全。学子们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学习,让他心疼不已。他当即决定从县衙的财政中拨出一部分款项用于县学的修缮。

消息传出后,一些富商和乡绅也被钱知县的善举所打动,纷纷表示愿意出资相助。钱知县亲自监督工程,确保每一个环节都不出现纰漏。在修缮的过程中,他还与工匠们一同商讨如何让校舍更加坚固美观,如何设计才能让学子们有更舒适的学习环境。

同时,钱知县意识到,仅有好的学习环境还不够,还需要优秀的先生。他四处寻访有学识、有品德的教书先生,不惜重金聘请他们来县学任教。对于那些贫困但有学习天赋的学子,钱知县还设立了专门的助学金,让他们能够安心读书,不会因家境贫寒而辍学。

县学修缮一新后,迎来了新的学期。学子们走进宽敞明亮的教室,坐在崭新的桌椅前,眼中满是兴奋和对知识的渴望。先生们也都认真负责地授课,县学里书声琅琅,充满了生机。

在钱知县的努力下,睢宁县的学风日益浓厚。几年后,县学的学子们在科举考试中屡有佳绩。有的学子考中了秀才,有的甚至中了举人,这在以往的睢宁县是从未有过的。这些学子们对钱知县充满了感激之情,他们知道,如果没有钱知县对县学的大力支持,就没有他们今天的成就。

而睢宁县的百姓们也因为教育的发展而受益。有了更多有学识的人,他们在农业、商业等各个领域都有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县城的集市更加繁荣,农田的产量也有所提高。

钱知县看着睢宁县的变化,心中满是欣慰。他的善举不仅为百姓带来了眼前的利益,更在这片土地上种下了希望的种子,让睢宁县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在他的治理下,睢宁县就像一棵茁壮成长的大树,枝繁叶茂,生机勃勃,百姓们安居乐业,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

睢宁县在钱知县的精心治理下,仿若一颗璀璨明珠在世间闪耀。但钱知县并未满足于现状,他的目光又投向了县城的医疗状况。

县城原本只有一家医馆,且郎中数量有限,药材也时常短缺。一旦有疫病流行或者百姓突发重病,往往得不到及时的救治。钱知县决定要改变这一状况。

他先是召集了县城及周边有名望的郎中,与他们商议建立更多医馆之事。钱知县提出由县衙出资一部分,再号召城中富户捐赠,共同筹建新的医馆。郎中们对这个想法纷纷表示赞同,他们深知这是造福百姓的大好事。

在筹建过程中,钱知县亲自挑选地址,既要方便百姓就医,又要环境适宜。同时,他还派人到各地采购优质药材,确保医馆有充足的药源。为了培养更多的医疗人才,钱知县在医馆内设立了学徒制度,让年轻有志向的小伙子跟随老郎中学习医术。

新医馆建成之日,百姓们欢呼雀跃。医馆内干净整洁,设有不同的科室,针对各种病症分类诊治。而且,医馆还规定,对于贫困百姓,可免费就医拿药。

不久后,县城附近的一个村庄爆发了小规模的疫病。钱知县得知后,迅速组织医馆的郎中们前往救治。他亲自到村庄指挥,安排隔离区域,防止疫病扩散。郎中们运用所学医术,为患者诊治,同时熬制预防疫病的汤药分发给村民。

在救治过程中,钱知县发现有些家庭因为有人患病,劳动力缺失,导致生活陷入困境。他又下令从县衙粮仓中拨出粮食救济这些家庭,帮助他们度过难关。经过数周的努力,疫病终于被控制住,没有造成更大的伤亡。

这次事件后,百姓们对钱知县更是敬重有加。钱知县的善举不仅挽救了众多生命,还让百姓们感受到了温暖和关怀。而那些在医馆学习的学徒们,也在实践中快速成长,为睢宁县的医疗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钱知县看着恢复生机的村庄,心中感慨万千。他知道,每一次的善举都是在为睢宁县的繁荣稳定添砖加瓦,而他也将继续在这条行善之路上坚定地走下去,守护这片土地和土地上的百姓。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书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