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非跟于佳佳沟通过很多次,才定下文章基调。
首先不能让读者产生你在指点江山的感觉,会令人反感。要有一种为他们推开新窗口,发现新世界的新奇和亲切感。
而且他原本想找几个明星开涮,结果发现,这年头几乎没有不敬业的演员,就算演不好,那也是实力问题,不是态度问题。
不好意思往死喷,老艺术家又不能得罪,老电影不得批评,只能挑挑拣拣委婉慈爱,相中了皇阿玛。
每篇约莫七八千字,“表演”分成两天发。
第一天先给整体印象,好表演怎么回事,烂表演怎么回事。当读者头脑中有这个概念时,再写一些理论性的东西。
“归根结底,什么叫好的表演?个人总结,分为四点。
1,形象尽量贴合:
一个角色出来了,导演会根据角色的高矮胖瘦、性情气质,去找符合形象的演员。
上期说过,演员不是万能的,个人有个人的局限,谁也不敢拍着胸脯说‘我什么都能演’。只能说,我尽量拓宽我的戏路。
这个戏路,从狭义上讲,就是形象气质。而演员的外在,本身就是表演的一部分。
有些天生符合,比如《红楼梦》中的黛玉。
有些需要后期努力,比如话剧《九一三事件》中的某人。李雪建在外形上并不相似,但他下了很大功夫
某人是秃顶,他就剃了个光头;某人脸庞尖瘦,他就把自己饿瘦了二十多斤。同时反复听录音,看纪录片,揣摩特色,才造就了一个经典角色。
如果我们看到一个圆润丰满的林黛玉,看到一个白白净净的宋江,看到一个不美的西施,看到一个粗鲁彪悍的周瑜。
直接给零分,因为连最基本的都不及格。
2,表演技巧与逻辑性:
此为演员安身立命的东西,从技术上讲,包括台词、表情和肢体。
台词要吐字清晰,感情充沛。表情和肢体要自然丰富,张弛有度。并且都要遵循一个表演规律,逻辑性。
当角色拥有了自己的设定,那他的台词、表情、动作,所发生的行为和人物关系,都要符合这个设定,以及符合作为人的基本逻辑。
宝钗不会尖酸刻薄,黛玉不会跑来跑去,孙悟空不会好吃懒做,李逵不会随口拽两句古文……
一个人距你十米远,说话肯定要大声。他站在你跟前,肯定要降低音量。
家里来客人了,有教养的孩子肯定要起身迎一迎,没礼貌的孩子甚至可以完全忽视。
被轿车撞到,肯定不会飞起二十米再来个转体360度,顺便鄙视牛顿的棺材板。
喜欢干净的,包里肯定会备条手绢;爱好朗诵的,性格肯定不会太腼腆;两口子吵架,大喊大叫,忽然想起孩子在隔壁,又不约而同的变小声;暗恋一个人,在公交车上好容易聊了几句,对方下车,又扒着窗户看一眼……
这些,都叫逻辑性。
3,感染力
……
4,个人魅力
……”
办公室里,一位老师看完报纸,忍不住拍案叫绝:“好文章,好文章啊!”
“您看什么呢?”同事好奇。
“《京城青年报》的一个专栏,昨天开班会没收的报纸,发现特有意思。”
“哦,我知道我知道!”
一句话让办公室热闹起来,《京城青年报》的销量在本地位居前三,读者群广大。
“许非写的那个吧,我也看了。”
“写的太逗了,我觉得比咱们的书好,咱们通篇大道理,学生考完试就扔了。”
“别妄自菲薄,我们研究的是戏剧理论,学术课题。他这个是通俗读物,不过确实新颖,还敢骂人。”
“哈哈,那不叫内敛,叫演不出来。”
“你还别说,我昨天去朋友家蹭录像机,又看了遍《大桥底下》。还真是那样,龚雪演的太好了,张铁霖明显死板,以前怎么没觉得呢?”
“以前也没人讲啊。”
“哎,明天讲什么?”
书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