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于原作。
在这里,吴孝祖设定成了两岸间的寻亲之旅。
这样一来,主题一下子就升华了。
但是这种升华是隐藏在故事情节之外需要沉思的立意,在电影故事中,吴孝祖扮演的男人和正南则经过千难万阻,乘坐着渔船终于登上了海岸。
按照地址,他们两个确定了正南妈妈的新家地址。在这里,脑回路很奇葩的僵漠大叔吴孝祖与小正南有了一番特意且特别有趣的谈话。
“你见到妈妈,肯定要住一宿的啊。”
“嗯。”
“那我怎么办?”
“为什么你不一起留宿?”
“我?那不太好吧?毕竟你妈妈那么漂亮……”
男人越说越嗨,有一种朋友的妈妈的既视感脱缰而出,“我会和她成为好朋友,然后相处不错,或许我可能娶了她,那样我便成了你爸爸…”
这段对话其实如果翻过来再看,就会立刻点名了整部电影的主题。
正如后来著名的‘吴孝祖电影理论研究会名誉第二副会长徐尅先生’在第三版版《那个男人的夏天》(《他的夏天》)的书籍中特别写的一段序言一样:
‘这是一部喜剧,也是一部悲剧。
这是一部泪点十足的,也是一部让人会心的。
这是正南的对母亲的寻找,也是男人对母亲的质疑。
这是一部寻母的公路片,同样也是一部对父亲路程的反思。
这是个人亲情的思考,也是两岸关系的寻根。’——(在发表完这篇序言后,徐尅在当届选举中,正式担任吴孝祖电影理论研究会名誉会长职务。)
男人领着正南走到门前,却迟迟不敢上前。
他比正南更加踟躇。
观众看到这里的时候,也都心疼正南几秒,原来他妈妈已经组建了新的家庭。
看着男人哄正南说那不是你妈妈的时候,许多观众发现这个男人竟然有着如此柔情的一面。同时,他的衍生片段也出现,他的妈妈原来就在附近的养老院。
别说什么现实情况……
整部电影本身就是一个温馨的故事或者幻想。
他们乘坐而来的渔船只能停留一宿,第二天,他们就返回了湾湾。
在回家的路上,他们又碰到了之前路上的那些人。
为了不让正南遗留下一个同他一样的夏天记忆——在这里,观众们忽然恍然大悟。
那个男人原来不是指的是剧中的吴孝祖,而是在湾湾被日伪占领期间,记忆中那个夏天,带着他去海边游玩的时候对小鬼子卑躬的父亲。
在这里绕了一大圈,许多观众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原生家庭、社会问题、人际关系的考量以及历史问题的思考!
这时候,许多心思敏锐的学生学者忽然感觉整部电影在温馨的背后多了几分厚重感。
这不是他们想象的一般的小清新公路电影。
这分明是一部极具人文色彩甚至足以称之为优秀的公路电影!
其实很多人看到中间部分的时候就对开头男孩子背着带有翅膀的书包的画面有所怀疑。
因为在剧中,这个书包是张智林和朱音扮演的那对热烈的年轻男女送给他的礼物。
在电影后半段这样一看——
整部电影的叙事结构竟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原来开头竟然是影片的结尾。
再想一下开头笑逐颜开的正南在郁郁葱葱的环境下奔跑的场面,许多人心悸一动,忍不住露出笑意。
??其实还有一部魔改的版本,我删了。觉得这电影我魔改不好。
?
????
(本章完)
书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