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撼整个大汉的兖州、青州之战结束了,袁耀花了大半年的时间将青州全境收复,兖州除东郡外的地区也全部收复。
这个扩张速度其实稍微有点超出袁耀的预料,原本他计划只打下一个州就好。
毕竟师出有名,是为了清除伪帝刘备,所以最初袁耀想的是拿下青州,掌控胶东半岛,让他和冀州之间的往来贸易变得更简单。
至于曹操,袁耀其实最开始想稍微留一留,让他成为他和袁绍之间的缓冲地带。
不成想曹操的魄力能这么大,不管袁绍干啥,他就是要跑路,不想再和这二袁对抗了。
只要跳出兖州这个四战之地,去了并州,有山脉阻隔,袁绍想派兵打并州都难。
这给袁绍出了个大难题,也给袁耀出了个大难题。
没预计打这么多地方下来,所以他手上的小吏不够用了。
在一整年时间里,袁耀培养了大概六千名合格的小吏,不光是识字,还实打实的下乡做过管理,有相当程度的工作经验。
但这仍旧不够两个州分的。
为了尽快将两州之地完全纳入他的政务体系管理中去,袁耀决定破格招聘一些实习生。
这些实习生都是徐杨两州他创建的学院的学生。
现在袁耀的治下,有三个阶段的学校,一个是小学,凡是适龄的儿童都得去学习文字。
这一点得益于农业基础做得好,在今年上半年的水稻再次产出后,又迎来了一轮丰收。
这次收获的水稻种子足够将整个扬州和徐州覆盖种植!
等下半年第二轮秋种丰收后,不开玩笑的说,就算是兖州和青州一石粮都不产,他袁耀也供应的起。
能吃饱饭,百姓自然愿意让家里的小劳动力在不忙的时候去学学字,学学算数,将来也有出息。
小学阶段就是学习识字和基础的算数。
等上完小学后,会进行一次统一的考试,成绩好的人都有资格去学院。
可以将学院理解为初中和高中的结合体。
每个郡只有一个学院,名字就用郡的名字冠名,像是琅琊郡的学院,就叫琅琊学院。
别看只有一个学院,但招生有时候是招不满的。
除了分数不够上不了的,还有钱不够上不起的。
毕竟是要离家在外,去外地求学。
扬州还好,袁耀已经管了两年,百姓们手上多少都富裕些,徐州这边,有资格但上不了的人还是挺多的。
这些人,袁耀倒是提供助学贷款,等他毕业后工作了再还。
但百姓们也是让贷这个字搞怕了,曾经的世家用一个贷字就骗走了他们所有田地,谁还敢让孩子们再背贷。
因此有资格上的人确实没那么多,一个郡有一个学院暂时来说是足够了。
再往上,那就是大学了。
徐州、扬州、豫州,三州之地只有一个大学,开设在吴郡,且大学内并未有多少人在。
书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