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书本网>都市小说>宋歌行> 第214章 说服大臣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14章 说服大臣(2 / 2)

可整个辽国都知道韩家是汉人,虽说已经通婚二百年了,可大家看的是父系,因此韩家还是汉人。

要是满清绝不可能有这事,当然韩德让的作为其实很有争议,同样也有被骂汉奸的说法。

但不能否认的是,正是他让辽国全面推行汉法,更改了辽太祖以来的契丹贵族制度。

乾亨元年(979)韩德让代替燕王韩匡嗣,也就是他父亲担任南京留守,辽国的南京就是后世的北京。

是年宋军北伐,攻打辽国南京,韩德让死守南京,等来援军后大败宋军,史称高梁河之役,因功升为枢密使。

乾亨四年辽景宗病危,临死前任命他和耶律斜轸为顾命大臣,圣宗继位年方十二岁,正是主少国疑之时。

皇太后萧绰摄政,这对老情人开始联手改革,全面推行汉法,此时的辽国是最为艰难之时,宗室贵族二百余人手上握有兵权。

对着小皇帝和萧太后虎视眈眈,但韩德让身为汉人,却殚精竭虑的帮助辽国稳定政权,两次击败宋军。

难怪韩德让晚年在病榻上,皇帝辽圣宗耶律隆绪,像亲儿子一样在病床前侍奉他汤药十五个月,直到他去世。

那时候他的老情人萧太后早就去世了,能让皇帝如此对待绝不是因为情人关系,而是他对辽国做出卓越的贡献。

从这点看,叫他汉奸其实没错,因为那时候他若是勾结宋朝,辽国必亡,那可是宋初时代呀,大宋的军队正是最能打的时期。

但站在他的立场其实也没错,韩家从他祖父韩知古被契丹人掠走收养开始,就跟耶律家扯不清了。

韩知古六岁被掳,十来岁就跟着耶律阿保机,长大后陪着他东征西讨。

儿子韩匡嗣从小跟辽景宗一起长大,被辽太祖的皇后述律平宠爱,不然一个汉人凭什么册封燕王。

到韩德让这代其实已经没把自己当做汉人了,契丹人给了他高官侯爵,并且没把他当外人看,否则也不可能让他当顾命大臣。

所以契丹人不是野蛮人,他们的文明程度跟中原等齐,因此即便他们进入中原,也不会造成文明倒退。

可生女真呢,那完全是刚开化的民族,远离汉文化圈,即使也受到汉文化的影响,可普通百姓是没有这意识的。

完颜阿骨打的确崇拜汉文化,每次征战都嘱咐手下,不得破坏书籍,攻破城池后第一件事是保护书籍典藏之地。

可那只是一小部分人,绝大部分的女真人没这意识,抢金银财宝、抢女人最积极,谁去管书籍呀。

要不是完颜阿骨打的严令,金兵南下后恐怕华夏文明要倒退几百年,因为许多典籍根本带不走。

好在金国在这样的命令下不得不遵从,这也是金国为何迅速汉化的原因所在,但现在的北宋大臣不知道呀,阿骨打还没出生呢。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书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