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下范仲淹开口了,展颜一笑道:“别人我不敢说,但殿下我敢说,长寿恐怕没几人能及的。”
众人一怔:“何解”
可范仲淹笑而不语,摇摇头示意大家别问。
急切的欧阳修却忍不住,大声说道:“希文兄快说呀,哪有这样吊人胃口的。”
韩琦白眼一翻道:“永叔何时变成急性子了,这事不能说,说了不仅官家会头疼,朝堂诸位同样会乱起来。”
“什么意思还涉及到群臣,这可不能隐瞒呀稚圭。”
少言寡语的蔡襄这回也忍不住了,以为有什么不好的密辛。
司马光也催促道:“是啊稚圭兄,有些事长痛不如短痛,脓包要挤出后病症才能好。”
韩琦顿时哭笑不得,看向范仲淹欲言又止。
范仲淹摆摆手,看一圈众人后说:“诸位能严守秘密吗”
“能!我等保证。”
看到大家言之凿凿,范仲淹挥手让侍者退出去,关上门后这才说道:“殿下从小习武大家知道,当年曹国舅曾传授他道家导引之术,只是大家不知道的是,殿下七岁就修炼出真气了。”
“什么!这不可能!”
众人惊愕,纷纷不可置信的叫出声来。
韩琦苦笑道:“正是因为这原因,当年曹老将军才劝皇后娘娘,让殿下打熬身体,学那武将的炼体之术的。”
这下大家信了,可也傻眼了,大宋朝可不止皇帝信奉道教,朝野上下大部分的人都信奉。
苏轼为何被叫做东波居士呀,正是由于他是入道门的弟子,只不过是在家修行的罢了。
类似于苏轼的官员有很多,因为道教是宋朝的国教,加上宋代是道释儒三教合一的重要节点。
而且宋人识字普及率很高,因此对文化的追求也远超其他朝代,道家文化是中华文明的主要源头之一,儒学都可以说是从道家分出来的。
至于兵家、家、阴阳家等更是直接被归类为道家分支,因此道家文化在宋代很受推崇。
就连道教也是在北宋真正成熟,完整的神仙体系,就是在宋代建立起来的。
这就是为什么范仲淹和韩琦,会担心赵昉练出真气这事不能公开的原因,不仅道教那些人会疯,群臣中也会有大量的人,会被道教蛊惑,请求赵昉入道门修行。
“我算是明白了,为何庞醇之那强硬之人,会无条件支持殿下,殿下这是天生圣子呀!”
苏舜钦感叹一声说道,众人深以为然,欧阳修接了一句改正道:“是天生真人才对。”
韩琦连忙严肃道:“子美、永叔慎言!此事就此打住,万勿外传。”
两人连忙点头答应,众人也齐声附和。
书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