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书本网>都市小说>宋歌行> 第115章 狄青狄汉臣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5章 狄青狄汉臣(2 / 2)

狄青的确是充军入伍的,但他充军的地方并不是西北,而是汴京城的禁军,他进入的是禁军御马直担任骑兵。

那时候他才十几岁,到宝元初年李元昊造反时,他已经是三班差使,被派往西军担任延州指挥使。

也就是说宋夏战争开始时他不是小兵,已经是大宋的武官了,历史虽在这改变,但也还是打了两年多。

对于一位名传千古的名将而言,两年的战争足够他积累功勋了。

而且他在西北连续遇到赏识他的上司,从宝元初年一到西北就遇到尹洙。

尹洙时任泾源路、秦凤路两路经略安抚司判官,见他初来乍到跟他介绍军情时聊天,发现他的才能大为欣喜。

很快到了康定元年,范仲淹和韩琦到西北,作为二人好友的尹洙立即把狄青介绍给二人,两人也一致认为狄青是良将。

这才有范仲淹让他读书之事,而后庞籍主持西北,狄青照样被他赏识。

当然狄青的战略眼光极好,这是他的能力,由他勘定建造的数座军寨,全部建在让西夏难受的关节点上,遏制住西夏的进攻路线。

三川口之战后狄青就已经升职为泾州都监,西上阁门副使,这已经是中级武官的巅峰了。

到好水川之战结束,狄青被升为秦州刺史、泾源路副都总管、经略招讨副使,一跃成为高级武官。

随后西夏称臣,宋夏之间没再发生大战,但双方依然提防着对方,边境小打小闹还是常有的事。

就像宋辽之间早就和平了,但总有小摩擦时常发生,这是游牧民族的特性,君主一般不管底下小部落是否越境。

西夏同样是部落联盟,因此这种事杜绝不了,狄青也因功稳步升迁,到庆历八年已经升为保大、安远两军节度观察留后,马步军副都指挥使了。

当然这比历史上迟了四年,但并没有改变他升职的历程,而且历史在这里重复了。

去年开始的军改,让武将进入枢密院成为可能,几个月前就有人举荐他担任枢密副使,只是没被朝堂通过。

现在庞籍推荐他当主帅,其实也是必然的,毕竟庞籍对他很了解,加上军改之后武将直接当统帅也应该提上日程了。

西南用兵不会多,正好试试新军的教导员制度,对武将的制衡是否在战时可行,更是一个好机会。

果然这人选提出来后,大臣们只是迟疑了一下,马上就附议,在座的都是国之栋梁,岂会不知道这用意。

赵昉一听是狄青也笑了,而且赵祯也很早就知道狄青的战功,曾经要召见他,只是因为他一直在西北没时间回来,这才作罢。

但还是让人画了一副他的画像,送回汴京城让自己看看。

狄青长的很帅,这也是北宋加分的选项,宋代当官的人长的丑可不是好事,连升职都会被嫌弃。

而且这还不是宋代独有的,唐代就是这样,不然也不会有钟馗的传说,这位不就是长的丑被夺去功名,不忿自杀的吗。

古人对当官之人要长相好看其实有一定的道理,从面相来说,歪瓜裂枣之人大概率奸猾,虽然不是绝对但有一些道理。

狄青长的很帅,应该说是俊俏才对,所以他打仗时都要戴上面具,跟兰陵王一样,遮住俊秀的外表,免得好看震慑不住敌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书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