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狐关,大雪山。
山脊的烈风,就像三当家的钝刀子,刮的族人脸颊生疼。
山坡背面,积雪被无数皮革鞋踩踏,
自从北疆崛起后,这种皮革雪靴,那是北国必备。
茫茫无际的赵国父老,手持朴刀短剑,前赴后继,翻上了山坡。
两个年轻的梁家后生,用步辇抬着一个双脚残疾的干瘦老头,
在众族人注目中,立在了雪山之巅。
冬阳刺破云层,但却显得软弱无力,照不出温度。
下方东川大道,浓烟滚滚,战斗异常激烈。
梁老头看见保爷跟大眼两个蠢货,陷入了黑色的突厥兵海中,拼死搏杀,岌岌可危。
干瘦的梁老头,面容严肃,老眼狰狞,
对着身穿甲胄的菊丫头,一声沙哑的怒吼,“取我鼓来!”
这是一面陈旧的老鼓,斑驳的岁月,让鼓身有些残破,
但这却是梁家供奉的族器,是梁祖昔日不可磨灭的荣耀。
浑部雪夜的鼓声,好似穿透了时光的阻隔,来到了野狐关的雪山之上。
“咚-咚-咚-咚咚咚咚……”
梁老头脖子筋骨绷直,鼓声越打越快,
武川破阵曲依旧,不见当年击鼓人。
浑部死签,几十个残疾老人,死的死、病的病,如今只剩梁老头了。
身后数千梁家父老,男女老幼,皆是身覆甲胄,
在激昂的鼓声中,拔出长刀,挥舞短剑,呐喊咆哮,义无反顾的翻过了雪山。
-----------
沃野镇,断崖上。
昔日周云斩断铁力可汗手臂的山脊,渐渐布满了赵国子民。
这是大奇关来的赵民!
许有田面容黝黑,他市侩的小眼睛里,带着一种华夏民族古老的固执。
第三次征召良家子,大奇关、雁霞山一带,
所有人都知晓,赵国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
北疆常年大战,男少女多,总计不过四十万男子,却有二十几万青壮上了战场。
几乎所有适龄的男儿,都参与了这次抗击突厥的大战。
几天前,迎着清晨的寒风,两个武川镇的小官人走了,
管粮食的老头跟着走了,
就连养马种田的叔孙两兽医,都跟着大部队走了。
深夜,许有田辗转反侧,无法入眠。
接到武川令后,他二话不说,打开库房,配发了所有甲胄兵器。
兵备不够,那就带上柴刀,带上钉耙,跟他们去野狐关。
军士在拼命,孩儿们也在拼命,他们的父亲不应该站在后面看着。
赵国的土地很少,少到他们不能丢失一寸。
山下,是几十万大军的战争,
黑色的方阵,远远超过赵人的红色。
即使赵国儿郎打的不错,但许有田知道,壮汉累了还打不过妇女。
他们要去击倒那些杂兵,干些脏活累活,给主力精锐腾出手来,杀败铁力可汗。
迎着北风,许有田戴着歪斜的头盔,一声怒吼,响彻山林。
“大奇关的父老们,我们吃饱饭的日子,就过了两年,还没过够呢。”
“谁要是愿意,回去过吃糊糊跟树叶的年头,就在山上站着。”
说完之后,许有田长刀高举,大声呼喊,一马当先冲下了雪山。
此起彼伏的呐喊声在雪林咆哮,男女都有的吼叫,充斥了野狐关的大山东侧。
数千大奇关父老,义无反顾的踏着雪地,冲向下方战场。
---------------
赵国将台上,贺军师呐呐自语,忍不住前进,扶着栏杆,久久无法平静。
他举目所及,乃是无穷无尽的赵国人马,
欧家堡的父老来了、老鹰山的父老来了,
云都山老宋头发达了,穿着他的锦衣,带上那副新甲,一家老小都来了。
赵国南部各堡各庄,所有能赶上这一战的父老,全部都来了。
这一刻众志成城,赵国人民化作了野狐关最大的变数,无法预计的变数。
将台之上,贺诗楚呼吸急促,他四处看了看,
给自己套上肩甲,拿起一杆长矛,下了将台。
现在,对赵国来说,一个士兵,比一个军师有用。
就在贺诗楚跨上战马的时候。
几千步外。
金帐行宫之上,风度翩翩的儒将呆愣了。
乱了,一切都乱了。
萧成章仿佛失去了脊梁,脚步踉跄,扶着栏杆才没有摔倒。
十几万,也许二十几万吧。
漫山遍野的赵人,挥舞刀剑,宛如雪崩一般,加入战局。
他们没有从军经验,不是职业化的兵马,但却有一股赵人的热血。
自从北疆建安军崛起后,兵卒改革就已经开始了。
天下各豪强都意识到,少量且精锐的兵马,远远比数量庞大的杂兵,能承担更多的战斗任务。
所以,突厥草原各族,都在慢慢学习北疆的军制。
此刻,乱糟糟下山的赵国民众,他们也许干不了什么,
因为四五个赵民,也不一定打的过一个突厥骑兵。
可他们的气魄,却影响了整个战场,
十几万悍不畏死的人加入,哪怕是送上来,让突厥兵一个一个砍,也得把刀砍卷刃了。
铁力可汗已经跳过萧成章,直接下达军令了。
杨豪的天狼卫必须前往北部战场,
后方草原部落都是墙头草,他们撤退后,库尔支旗竟然快被赵国散骑击败了。
杨豪再不上场,一旦这些兵马能冲击到突厥大纛附近,
那即使没有实际作用,对突厥士气来说,将是毁灭性的打击。
夜照踏雪泥,南王骁将屠四方。
突厥大将杨豪横槊踏马,狼眼锐利,一路所过,赵骑无一合之地。
这个少年天骄,已经褪去了曾经的稚嫩,虽然还未突破九重,成为大宗师。
但放眼天下,能对他产生威胁的武将,屈指可数。
突厥名马夜照之上,杨豪天狼槊咆哮,劲风狂暴,带着一股鬼哭狼嚎之音,连杀数人。
某一刻,他的余光看见一个使用关刀的大汉。
天狼卫统领眼神一寒,猛拉缰绳,直奔此人而去。
突厥本部出战后,效果立竿见影。
正面战场之中。
高歌猛进的十三营碰到了大麻烦,
一杆金色狼头旗,带着排山倒海的兵马来了。
那奔腾的马蹄,踏泥飞溅,三千重骑,冲锋起来何等可怕。
“铛-铛-铛-砰……”
只是看一眼,十三营就认出了金狼卫。
北归兵卒是训练有素的,针对突厥重骑的行动,他们早已经练习过无数次了。
书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