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蓁收了渔民制好的各种干货,接下来运输才是重头戏。
她先去托了富州轩记的掌柜,搭他们得粮车,随着他们的粮食往北运到洪州。
到了洪州以后,因粮食便宜担不起太高成本,所以轩记后面是走慢一点但便宜一点的水路。
钟蓁的干活等不起,便又提前联络了卖茶叶的周老板,跟着他们的商队走陆路接着往北。
不过这一批茶叶也就到安阳,不再往前,于是钟蓁又写了急信,让常泰安排人去安阳接货。
钟蓁与两家老板都有交情,这已经算是她运气好了,不然要么花大价钱找镖局,要么就得专门派个人跟着货物跑一趟。
她在想,要是古代也有联运服务就好了,一票到底,水路全包。
这也是门好生意,回头有机会可以找轩老板商量一二。
钟蓁算了算,一百斤海鲜干货,她收来是二十两银子,路上包装运输费用大约三十两,卖给常泰一百两,常泰可以做三百份佛跳墙,若按一两银子一锅卖,毛利差不多二百两……
这个利润率,虽然和送春坊没法比,但放在大宜朝跟其他正常的生意比,属实有点高。
“我是不是有点奸商那意思了?”钟蓁问赵十二。
赵十二不太懂这些数,她听到最终的那个毛利数吗,只撇撇嘴,“合着我看您忙里忙外这么多天,才几百两的生意啊?”
“你现在胃口挺大的呀,平常老百姓一辈子也见不到几百两呢!”
“话是这么说,可是我就不懂了,与其这么奔波费神赚几百两,还不如随手卖个刀啊剑的,一出手就是上万的数……嘿嘿,我知道您好东西多着呢。”
钟蓁笑道:“那是两码事,卖那个我是挣着钱了,与富州的老百姓有什么关系啊?”
赵十二想了想,“如果您是想帮助他们,您也可以卖了钱再散给他们。”
书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