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书本网>玄幻小说>在武侠世界当超人> 第58章 从野蛮到文明的过程,就是心境超凡脱俗的过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8章 从野蛮到文明的过程,就是心境超凡脱俗的过程(2 / 2)

王遥不去帮助地球人使地球文明蜕变,就是因为文明需要不断演化的过程,作为其历史、根基。

在人均道德素质极低的文明中,其价值观一定是趋同于野蛮的,也就是趋近于野兽本能的达尔文主义。

弱肉强食,适者生存。

在这种低级文明的社会中,主流价值观必然是野蛮的以“拥有财富的数量、赚取财富的速度衡量一个人的价值”。

在这种情况下,无论当权者是清是浊都没有意义了。

因为社会主流价值观会使任何形式的实力,无论是权力、势力、名望等等,都逐渐转化为攫取利益的手段。

就算政府机构清正廉明,司法机构铁面无私,执法机构一心为民,也只是减缓社会堕落与腐化的程度罢了。

是愚蠢的人民选择了污浊的社会,然后才是污浊的社会加速人民的堕落。

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推翻多少次王朝都没有意义,因为主流价值观不会改变。

怎么才能改变主流价值观呢?就是提高社会生产力。

这就是王遥他们大力推动地球科技发展的最重要原因。

生产力提升,生产关系就会变化,社会伦理道德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人类就会逐渐变得越来越“文明”。

欲壑难填。

对凡人来说,欲望有时会大于当前生活质量,有时会小于当前生活质量。

表现出的现实,就是贪婪、野心、同情、慈悲。

像之前提到的叔本华,他就意识到了这一点。

并且他断言,人类的欲望是无法得到满足的,成为了一个非常著名的悲观主义哲学家。

可是人的欲望真的无法满足吗?

当然可以,而且很多哲学家思想家,甚至普通人都意识到并做到了这一点。

奥斯特洛夫斯基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写道:“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是应该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很明显,他意识到了一件事,那就是,人应该有意义地生。

赵氏孤儿中,程婴跟公孙杵臼的对话也一样表达出了这样一个观点。

人应该有目标地生,人应该有意义地死。

所以答案已经很明显了。

目标,或者说人生目标,就是抹杀欲望波动的东西、引领人从野蛮走向文明的东西。

人类从蛮荒时代可同类而食,逐渐演变出快被饿死了也易子而食的伦理道德,演变出在富足时“闻其声,不忍见其死”的同情与慈悲。

再到现在愿意为家人、族群、国家、人类付出一切乃至生命的壮怀之人。

很快人们就会发现,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决定社会道德,社会道德决定文明程度,文明程度决定社会美好程度。

在更美好的世界中,人们失去了零碎的、浮动的欲望,但是人们的欲望会变得更强烈、更纯粹、不可动摇。

人们会为了自己的目标和理想而生活、奋斗,而不是为了攀比、地位、盲目享受而去不择手段赚取财富。

但这一切,都需要人类自己一步一步向前走,一点一点体会这个过程中遇到的一切难题。

只有人类自己学习并解决了这些难题,人类文明才会真的发生蜕变,否则只会像心境的假境界一样,无根无凭,一戳就破。

心境就是个人的文明。

认知事件的角度、完善程度就是文明的生产力。

对事件的平均认知逐渐完善,代表着生产力稳定提高,也就容易使生产关系发生变化。

生产关系就是思维中的逻辑。

通过逻辑处理完的信息,便是结论。这个结论越接近真实、真理,就代表个人心境层次也就越高。

所以结论的完整度和扭曲度,对应着社会道德。

社会道德越文明,文明内部的成员越幸福,这对应着精神满足。

结论越接近正确,个人精神满足度越高,就会更幸福。

答案正确正反馈这种从心理学角度来说非常简单、似乎不具有任何深意的“现象”,其实就是凡人通往圣人的道路,也是野蛮通往文明的道路。

所以王遥始终认为,哲学,或者说求知欲,是一切学科的基础,一切学科的发展反过来推动哲学(人类认知)的发展。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书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