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除了天地大道之外的人之道,
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
原本就感悟困难的底层人,还要被迫按照世家新制定的规则来生活,推翻曾经的生活经验,重新摸索建立更适合更改后规则的生活经验。
与以自我身体为目标进行锻炼的体境不同,法境的实战强度并不是固定的。
法境首先要选择感悟对象,可以是具体的事物,比如山、云、身体......
也可以是抽象的概念,比如规则、轮回、勇气......
通常来说底层人只能选择常见的物品作为感悟对象,而世家出身的人则会选择抽象的概念。
因为想要提升【外法境】,也就是法则境界,无论你选择具体的事物还是抽象的概念,最终必定要理解其抽象的本质才行。
比如研究身体,知道了身体有哪些器官,由多少骨骼,软骨、筋、骨骼、腺体...组成,身体内分泌出的各种体液都有什么作用。身体的哪些部分组成了呼吸系统,哪些部分组成了......
但是就算把自己的身体研究透彻,也只能卡在法三境,无法突破法四境。
只是知道还不够,还需要对比,发现共性与区别。
研究自己的身体一辈子,最多也只能知道基因决定了自己的外貌、天赋等等。
只要不去研究更多人,就永远不会知道每个人的基因都不同,每个生物的基因都不同,以及不同的基因表达方式对应怎样的显性性状。
所以修炼外法境最需要的就是更多视角。
对感悟对象能总结出完整描述,就是法一境。
这时候修士只能在自己脑海中模拟出感悟对象,无法影响任何事物。
对感悟对象的理解深入,将宏观层面感悟对象的所有细节全部解读并理解,就是法二境。
这时候修士的精神力得到了大幅加强,能够具现出自己感悟对象全力一击的威力,但是需要时间冥想、准备,才能将脑海中的对象具现为力量,这本质上是自我与天地的共鸣。凭空出现的力量就是被借用的天地之力。
所以法二境的战力可以说是天差地别。
理论上,只要你能感悟并理解高山的每一处细节,在你脑中通过长时间的冥想,将它还原,你就可以使用它去攻击别人。
一座山的重量砸下来,就算是宗师级武者都会被直接压死。
当然,弱点也很明显,需要长时间准备,需要足以支撑自己冥想完全部细节的记忆力,需要足够的精神力支撑住冥想物给自己带来的压力。
而且冥想物几乎不可储存,因为只要它只要存在于脑海中,就需要对应的精神力去支撑,一旦精神力不足以支撑就会直接昏迷,冥想物自动消散。
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冥想物作为一种借用天地之力展现的手段,他是能被人察觉的。
比如修炼了同心戮力诀的李诗寒,修炼了师法天地的张守衡,他们都能感应到天地之力。这种无形但是有波动的天地之力攻击,就算不需要使用者长时间蓄力,也根本不可能打中他们。
所以实际上,修炼外法境达到法二境修士,其攻击力最高通常只有一头牛全力冲撞那么高。
而且因为精神力引动天地之力的特殊性,修士无法像武者那样通过改变天地之力的形状造成更大伤害。
武者引动天地之力是通过身体共鸣,是持续的;修士引动天地之力是通过精神共鸣,是一次性的。
所以武者借用的天地之力,不但有直接接触时的攻击力量,还有“后续厚度”这个概念。
武者身体与天地共鸣的质量越大,可借用的天地之力厚度就越厚,所以武者可以通过改变天地之力的形状达到增幅范围或者增幅攻击力的效果。
想要同时攻击更多目标,就可以增大天地之力的覆盖范围。想要提高攻击力,就可以缩小天地之力的覆盖范围,把它变得跟一根针一样。
修士就完全不同了。
首先,修士只能冥想自己感悟的对象,不能改变感悟对象的形状。
其次,修士的攻击并不是持续的,只是感悟对象全部质量力道的一击。
最后,修士的冥想物在完成后,便可以随时激发进入天人合一的状态。激发后天地自发便会牵引着修士的意识,控制自身发出特殊波动。发出特殊波动之后,修士就会重新恢复意识,控制自己的身体,无法为冥想物的攻击提速。
不能改变形状、攻击力等于冥想物质量、无法通过精神力加速,攻击速度固定。
这三个限制导致法二境的攻击理论上限很高,实际发挥却不尽如人意。
书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