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六郎到开封府击鼓鸣冤,开封府把这个案子上交刑部,宋太宗亲自审理此案。
杨家将一家人都聚齐了,只有四郎五郎不知生死啊。六郎也不回杨府,就与妈妈折赛花等住在刑部大牢里。六郎要把前线的事告诉一家老小;把五郎的事告诉一家老小;商量着如何把事情的真相让宋太宗明白,好还杨家一个清白。
宋太宗从内线早已知道了事情的真相,抓都抓了,也不好无缘无故放了吧。此事滋大,容不得半点差错,这杨家还连着折家呢,得处理好了,不然不好收拾。
宋太宗与寇准等商量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就是由冦准携圣旨到大原城,先免去了潘美的职务,由党进代理元帅之职,把潘美和王侁押回来汴梁受审,给天下人一个交待,也给杨家一个交待。
吏部审讯大堂,宋太宗亲自出面坐镇,下边潘美、王侁,还有折家的一干老少都齐了。宋太宗今天要来个三堂会审,好戏开锣啰。
“老贼,你也会有今天,你个奸臣,还我家老杨来,”折赛花破口大骂,杨家的一家老小都附和着。气氛好紧张。
“老嫂子,我没有害你家令公,是他主动要求去抄辽兵的后路,再说我们也等了他一整天了,我得为这几十万大军着想啊,如果撤不出来,恐怕得全军覆灭吧。后来,我放心不下,派出呼延赞和你家杨六郎率兵三千去救了,只是没有救出来嘛,那三千精兵和呼延赞至今音信全无,你家六郎可以作证嘛。”这折赛花早就问过六郎了,知道了事情的真相,气是要出的,说给潘美听,也是说给宋太宗听,也是说给前来陪审的折家人听的。折御卿远在前线,不能前来,由折家军驻守家中的亲人出面,帮一帮我那老姐姐一家吧,拜托了,这是折御卿的口信。
冦准主审,叫王侁答话。
王侁此时乱了方寸,知道惹不起折家军,那可是我北宋的擎天支柱啊。多余的解释是无用的,谁叫我那天把部队提前撤走呢,不撤走恐怕就撤不下来了。原谅我吧,老姐姐,我不是故意的,我是为几十万将士着想啊。有的书上说王侁是萧太后派来的奸细,要害杨家要害北宋这几十万大军。我看未必,王侁是宋太宗身边的人,派出去做监军也是情理中的事,得为皇上负责嘛。
折家也发话了:希望我皇能明辨是非,把小人抓起来,还杨家的清白。
宋太宗知道了杨业战死了,杨四郎做了辽国的驸马爷,折赛花还不知道四郎的事,那就一直隐瞒下去?迟早会知道的,暂时不说破吧。那杨五郎出家和盗回杨老令公安葬在五台山的事,宋太宗从内线的来信也知道了。
自从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开始,宋朝为了避免再次发生类似的事件,一直对武将都采取打压的政策。来了个文官管武将,终北宋南宋两朝都是这样做的,对武将一万个不放心啊。可是,眼前辽国虎视眈眈,实力雄厚,这次的失败就看出来,没有得力的武将,这万里河山恐怕守不住啊。折家军、杨家将,还得依靠他们来保住我赵家的江山呢,恩威并施,得掌握分寸,要让他们不敢有非分之想,该安慰时要安慰嘛。杨四郎是可恨,但都是为了我,没有他作出牺牲,我恐怕命丧辽国之手了。想那四郎恐怕也是不得已而为之,让内线与他取得联系,让他发挥更大的作用也未可知嘛。
冦准主审官听完各犯的陈述,退堂与那宋太宗商量了好大一会儿,宋太宗亲自书写圣旨,交给冦准去宣读:
杨业为国而死,特赐封太尉,立祠纪念;杨六郎负责重建杨家将,待杨家军重新组建好后再行封赏,杨四郎、杨五郎为国“捐躯”封为殿直将军,立祠纪念;元帅潘美指挥无方致使兵败辽国,连降三级,罚俸一年;王侁监军,责任重大,没有行使好监军的职责,致使副帅杨业身陷辽军重重包围,不幸阵亡,王侁罪责难逃,充军海南岛,没收财产充公。
书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