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书本网>都市小说>重生八三修道种田> 第765章 石桥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65章 石桥(1 / 2)

“你跟我抬杠?”陈助理气道,“爱修不修。”

罗学云哈哈一笑:“这不是费老来考察吗?俗话说客走主人安,再怎么悄悄来悄悄走,终究是打破人家的宁静,别说还要看这看那问东问西。

若是不能留下点好处,恐怕会影响本地人开门迎客的心态,不愿接待外人,甚至心有抵触,就跟办茶叶节似的,光是载歌载舞吃吃喝喝不能拉来订单,恐怕没人肯出钱和响应,支持它红红火火做下去。”

费专家抚掌大笑:“不错不错,小罗深明子贡赎人的道理,咱就不过多干涉,乡亲们总是得了好处。小罗讲讲石桥村的情况吧?”

“石桥除了传统种植和散养家禽,真正构成产业,提升收入的,就是以眼前溪水为依托的鱼类养殖和村民集资创办的养鸡场,市场稳定,过程中没有特别风险的情况下,每年能给村民带来两百上下的分红。”

“人均?”

“人均。”

“那效益算好的,联产承包后玉阑不少从事农业生产的村子,常年在五百线上下徘徊,吃饭穿衣孩子入学都是大难题。”

“在陈清算是中等偏下吧。”

“小罗,你可要实事求是哦。”

罗学云微微一笑:“工业生产的利润率和增值速度,远超种植养殖,石桥的产业相当于出产初级原材料,自然比不过村里有工业,哪怕只是轻工业的地方,除了利润分红,仅在工资收入一栏,也高于饲料员。”

费专家眉头舒缓,微微点头:“想必青云农业发源的田集,不光能给本地人带了工作机会,还能带动蔬菜水产果园发展以及商品市场的繁荣,家庭总收入远超同侪。”

“远远不够哩。”罗学云叹息道,“乡村要富裕,绝不可能仅靠传统农业,种类稀少的粮食作物和规模零散的家禽水产难成气候,必须要办企业,从规模和利润率两方面,带给本地人真正的收入提升。

沿海地区乡镇企业办得红火,走出很多知名企业,更有注塑机一响,黄金万两的谚语,家家户户搞作坊开小厂,请台机器回来做配件做散工,不要几年土屋变别墅,电视摩托入户。

中原没法比啊,起步晚,管得严,想法不活跃,还没有港口优势,原料成品进出麻烦,最惨的资源禀赋也不行,豫南各地缺煤少电,重工业难以兴办,只能依赖耕地,搞一搞种植养殖,最多靠山有玉石的再搞搞板材玉雕,想发达真是老虎吃天,有心无力。

光一个青云怎么够,我恨不得乡乡都能跟南方一样,办一个食品品牌,养活一镇的人。”

陈助理稍稍退却两步,担心罗学云激动之下,把拳头挥在他身上。

费专家沉吟道:“各地摆脱贫困必须找到一条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路子,这些年大江南北我都去过,苏南、温州、珠江这些发展乡镇的模式,确乎不能直接套用在中西部上。青农经验就不错,公司加农户,一花多叶,因地制宜,踏踏实实往前走,总比徒有羡鱼情好,是不是?”

见罗学云不说话,费专家笑了笑。

“田黄大米,田黄面粉,青云蔬菜,青云水果,田黄鸡鸭、陈清鳝甲,还有常见诸报端的青云绿茶饮料、冰红茶、果粒橙、方便面、八宝粥……很多我没吃过,可结结实实听过,身边人不少赞许者,小罗已经走在路上,何必还有犹疑和愤懑。走,去养鸡场看看。”

石桥养鸡场的负责人叫李严,是当地的创业积极分子,有他成头说服乡亲,才从无到有把养鸡场建起来,村里人穷怕了,经不起大风大浪,经常是不见兔子不撒鹰,李严能做起来,真的耗费心血。

“耳目一新呐,小李,你这鸡舍一点都不邋遢,没有半点将就的样子,水泥地石灰墙,电灯电扇还有温控设备,专业程度不比外头小厂差多少。”

“专家有眼光。”李严竖起大拇指,“石桥养鸡场生产的是肉用鸡,跟肉蛋两用,营养著称的田黄鸡需要半放牧走地不同,它活动量少,出栏时间快,因而特别要注意科学管理,以免生病等问题。鸡舍搞得好,周转才能快,积累经验后才能越做越大,带领全村致富。”

“稳妥好,俗话说家产千万,带毛的不算,尤其是规模养殖,必须得小心谨慎,宁可前期投入大,不能后期收获懊悔。”

“可不是嘛,村里老老少少把希望寄托在我身上,咋能不小心翼翼。”

费专家再问:“你们跟青云有什么合作?”

李严答道:“鸡种是青云帮我们选的,外国洋品种结合本地的新品类,鸡苗也是他们帮忙育的,健康强壮防病,成鸡青云给个包销底价,如果我们自己能找到销路,他们也愿意我们自己卖。”

“哦?那你们会自己找销路吗?”

李严道:“咋不找呢,村里胆大的往外跑,可到城里两眼一抹黑啊,谁要买鸡,怎么卖鸡,价格怎么往上谈,谈出价格怎么把鸡健康送到,全都是问题,搞来搞去,还是青云货车开到门口,当场称重结钱痛快。

咱们一合计,青云啥忙都帮,还在村里招工,没那本事块儿八毛的就别去赚了,想法子把养鸡场做大才是正理。”

从养鸡场出来,费专家问李严:“忙活养鸡场的事恐怕片刻不得闲,家里田地还顾得过来吗?”

“家里兄弟多,东家把一点,西家让一块,顺带手就帮种了,每年交粮不用操心,真要谁家忙不过来,租给种田能手,过年也是有新米吃的。”

“把田租给别人,这种事你们接受得了吗?”

“老专家别把咱乡下人当傻子,啥事真正对俺们好,大家伙心里算明白账哩,田地是命根子不假,可今天发下来,明天就能收回去,真打主意焊死在地里不出来,怕是打一辈子赤脚。

家里年轻孩娃要能上学分工,壮劳力能有个收益更高的活做,一些田地做什么不舍得租出去,不挣钱三提五统这费那费都没法交。”

“说得好,小李,祝你把养鸡场越办越红火。”

“借您吉言。”李严笑道,“到俺家喝口水吧,远道而来不容易,别跟逃难似的。”

李严说话非常硬核,听得陈助理眉头频皱,还好费专家不以为意,欣然跟着他家访。

远远看到明亮的楼房,费专家便连连赞叹,虽然是毫无设计和美感的三间两层,仿佛推倒土坯屋,换成红砖然后上面加盖一层的简单思路,但粉刷的白石灰和点缀的瓷砖,还是异常夺目。

研究乡村问题造诣很深的费专家清楚,乡村是非常讲和光同尘的地方,简单来说就是不露富不摆阔,否则别说外人打秋风,有什么事安排你,光是亲戚动不动上门求接济,你就很吃不消。

既然李严敢把房子建成这个规格,说明他觉得这样的房子在石桥可能优秀,但却不会突兀,会让人觉得他家日子过得富裕,而不到眼中钉肉中刺的嫉妒程度。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书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