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书本网>都市小说>重生八三修道种田> 第734章 冰红茶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34章 冰红茶(1 / 2)

商赟生气之余还有些许尴尬,先前看青云公司将陈清多家厂子喂得起死回生,甚至壮大,便想着东西好用就多用,期望青云以相似方式,挽救陈清酒厂等企业,算是扶危济困做好事。

只是青云态度不紧不慢,一直没有取得决定性进展,眼下突然出现这种事情,看似讲述青食难处,细想未必没有婉拒之意,仿佛在说,瞧这扶不起的阿斗,实难教诲,青云担不起诸葛亮的责任。

他忍不住叹息,竞争、服务、规范,很多老厂子都不喜欢这些东西,尤其青食这般要求保质保量,改来改去,更令他们痛苦厌烦。

商赟觉得要开诚布公谈一谈,免得真害青食搬迁,后果难以预料。

对个人而言,能否留在一个地方的关键因素,就是能否找到养活自己,养活家庭的工作,没有收入就没法过活,这是非常朴素的道理,就像商赟跟王世佑都想保住那些厂子,实际上是为了留住岗位,使工人仍有收入,安稳地活下去。

只是实现这目标的前提是厂子本身能有收入,所谓覆巢之下无完卵,可要保证厂子有收入实在太难,不难的都是各地眼中香饽饽,争着喂资源做改变,变不了的也等同无可救药。

许多人,你根本不知道他两个耳朵中间夹的是什么,想晓以利害就能说服众人,完全痴心妄想,要不然那些最佳选择类型的博弈问题,不会事先假定所有人都绝对理智清醒,能分清利弊。

光是青云公司几千人的利益问题,罗学云都权衡得头痛,很多东西抓大放小,宜粗不宜精,再给自己添包袱,纯属武则天守寡。

当然,搬迁公司是终极杀器,可作为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众人头上警示,却不是万能钥匙,啥问题都能解决,最终还是靠双方磋商,各让一步,就像夫妻过日子,轰轰烈烈的爱短暂,更长久的是相濡以沫,相互包容。

商议的结果让双方都能接受,青食保证供应商优先从本地区的国营工厂选择,并做相应指导,但承接订单的工厂必须具备资格,不说在市场上独树一帜,起码完成青食要求的态度和本事得有。

各厂之间也要做竞争,不能按照计划分饼,你吃这块,我吃那块,导致青食在实际处理上没有挑选的余地,如果都是不合格,青食不会委曲求全,拖着不合理的包袱往前走。

林厂长等人偏偏无话可说,既然信誓旦旦说那么多理由都是为了证明跟不上青食脚步,那青食把多余的东西放出去,也就很难叽叽歪歪。

作为妥协,青云承诺尽量不使青食搬迁,留在陈清发展,而扶持其他厂子的要求,也在缠来缠去的讨论中确定方案。

你这边说青云能者多劳,达则兼济天下,务必提挈乡亲,他那边就自谦智术短浅,术业专攻,不敢贪多嚼不烂;你这边再讲要一视同仁,辛大树糖厂做得,山北水南农业服务做得,为什么区别对待?他那边就说德薄能鲜,无法让众人咸服,松王山林场失败犹在眼前。

最终方案就是青云对部分公司入股,以资金技术帮助它们更上层楼,同时满足陈清当地发展的需要,重点就是以驾驶培训、物流运输为基础的汽车公司。

而一些濒临倒闭或者眼看没救的厂子,就拿出名单给青云挑,挑中就花真金白银买下,管好厂子的职工,挑不中的就听天由命。

罗学云跟袁晓成等人商量过后,还是秉持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只选严选食品相关的厂子,以避免寡均问题,害得青云被赖上,很多人是真把青云挑中当成救命稻草,不光有活干,工资发起来,将来还能更有奔头,谁不知道青云蒸蒸日上!

这时候就体现人脉的重要性,袁晓成念念不忘的酒厂被捞,虽然青云没有做酒的计划,大伙也不知道要酒厂有什么用,但架不住袁晓成有很多故旧,青云招工素来严格,他也不能全部都搞进来,其他人留在酒厂没有出路,他不搭把手,就真垮了。

张家行因老早就购买青云蔬菜跟罗学云结缘,获得天大好处,肉联厂得到青云入股,转型更专业的屠宰场和肉食加工,陈清仍保留三成股份,但不干涉经营,张家行担任总经理和相应管理团队能分一成股份。

罗学云跟他关系不错,很早就支持肉联厂做火腿肠,按说有青云扶持,又是最关键的肉食产业,不说红火,起码不至于这么不景气,谁知道被个人屠户敲得晕头转向,而火腿肠业务带来的盈利未能投入设备技术提升的正循环,反而引发账目问题,硬生生搞得自己半死不活。

此事告一段落,意味着青云公司很长一段时间无须后顾之忧,尤其是青食可以牟足劲加油,罗学云便跟袁晓成小酌两杯,算是庆功。

“青云创投的总经理我先兼着,将来交给你,如何?”

新议定的几项合作千丝万缕,无论是驾校、运输公司还是酒厂、肉联厂,都不是好相与的,青食青农都不适合掺和,青云直接持股也不利于风险隔离,所以先前的青云创业投资成立,由它负责持股各个厂子,帮他们完成现代公司化。

现在看,这些手段有些给瞎子抛媚眼,真有问题直接找到个人,什么风险隔离不是扯,但事物都是发展的,明明知道越来越专业,越来越规范,还要稀里糊涂,图什么?就为省些功夫么。

“杯酒释兵权?”袁晓成闻听此言,非常配合地举起酒杯,笑道:“用青云创投的总经理换青食总经理。”

“不。”罗学云举杯对饮,“是能者多劳,让你别那么早退休,还有地方发光发热。青云创投管理的项目虽然看着不大,可都是陈清非常紧要的东西,须得有个稳妥当家。”

袁晓成叹道:“早该这样,青食变化日新月异,我们这些人确实有些跟不上趟,今天我们嘲讽林厂长等人迂腐陈旧,不识大势,将来难保别人不这样骂我。与其如此,不如功成身退,还保有美名。”

“青食荣誉墙上少不了你的名字,不必自怨自艾。”罗学云笑道,“只是年与时驰,意与日去,精力渐渐不济,到底是比不过年轻人的。

现在我还敢对两青云指手画脚,叫他们车间这样设置,业务那样经营,再过些年头,我哪还敢张口,最多躲在董事会把把关,给年轻人一些过来人的经验教训,免得员工骂我一个九漏鱼,还敢大放厥词,对众精英指指点点,脸皮赛城墙。”

袁晓成好奇道:“什么酒漏渔?”

“九年义务教育漏网之鱼!”

袁晓成一愣,旋即哈哈大笑,颇为自得。

“这点你还真比不过我,再怎么我也读完高中,还参加过各种补习。”他话锋一转,“当然学历不等于学力,谁高谁下还是唯才是举的好,否则将来青云说话的都是高材生,岂不是鸟尽弓藏,卸磨杀驴。”

罗学云道:“马上打天下,不可马上治天下,自古创业和守业的人都不是一批。就当下而言,秦泉大学毕业,过不了两年,我大侄女罗静也要大学毕业,还有胖头、喜头、锦鲤,你难道不要他们读大学?届时用人如积薪后来居上,都是高材生也就自然而然。”

袁晓成摸着下巴思索,发觉还真是那么回事,上一代打好基础,会努力让下一代更好,别的不说,青云总监以上的家庭肯定供孩子念书上学,就算再差劲,连玉阑师范都上不了,起码玉阑农专学几年,到时候他们回来就业,整体含金量不就哗哗上升,拦都拦不住的事。

他幽幽叹气:“你这么一说,我陡然觉得自己老了,仿佛孩子大学毕业回来接班,就已在眼前。”

罗学云道:“自然规律如此,凡人如何避免,只能勉励自己,代代相继,薪火相传,理想长存罢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书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