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书本网>科幻小说>大国院士> 第二个好消息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个好消息(1 / 2)

站在控制室中,透过监控画面看着不远处已经停机的空天发动机,常华祥心中的震撼久久不能平息。

作为一名在航天领域耕耘了几十年的学者,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这台庞发动机对航天发展的改变。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它将开启一个全新的时代,一个属于电推进的时代!

一旁,负责管理研究所日常事务的温远航脸上更是震撼不已。

相对比在场的这些学者来说,这台电推进的空天发动机意味着什么他能想到的更多一些。

电推进配合小型聚变堆所带来的强大续航,尤其是在大气层内,这种采纳空气作为工质的发动机系统,对于航天航空领域的改变,将是无法想象的。

尤其是在军事上,一艘装备配套动力系统的空天飞机,将拥有着巡航全球的能力。

在过去以航空母舰和海外基地为传统军事部署的战争方式,在不久的未来将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

可以说,这将是注定改变未来空战,甚至是整个战争格局的神器!

从无边遐想中回过神来,一向善于控制自己情绪的温远航都控制不住的做了好些次深呼吸才让自己强行冷静下来。

长舒了一口气后,他抬头看向站在一旁的徐川和翁筠宗,开口问道:“徐院士,翁教授,我想问问,这台空天发动机.什么时候能正式应用上?”

听到这个问题,徐川没有回答,他也抬头看了一眼负责空天发动机项目的翁筠宗。

虽然目前来说组装工作和首次的测试实验已经完成了,但后续还有多少项测试,需要多少时间他也不清楚。

对面,翁筠宗认真的思考了一下,回道:“这个我没法给出具体的时间和保证,不过从刚刚的初步测试的一些大体数据来看,这台空天发动机的性能参数很不错,整体也已经完成了。”

“不过对于航天发动机发动机重要的不仅仅是前期的设计组装工作,还有后续的各方面测试。”

“毕竟发动机这种东西是装配到航天飞机这类飞行器上面的,各类的测试需要耗费的时间相当多,在所有的工作完成前,谁也不敢保证它在航天器上性能和地面上一样。”

“至于大体上的时间和规划,从目前安排来看,如果一切顺利的话,所有能在地面上做测试能在六十天内完成。”

“另外等它装配上航天飞机以后,相关的测试还需要大约四十天左右的时间。”

温远航点了点头,六十天加四十天也就是一百天,接近三个半月。

听起来很长,但其实这个测试时间已经相当的短暂了。

要知道传统的涡喷航空发动机,在正式定型之前,要经历大大小小、从地面到空中各种种类繁多的试验,试验累计时间长达几万小时。

他在科学技术蔀那边工作的时候,曾经听过一名航空发动机领域的院士说过这样的一些话。

研制一台全新设计的发动机需要至少二十年的时间,比研制新一代的飞机要长至少一倍以上。

一台全新的发动机测试也需要至少一年的时间,能在三百六十五天完成在业内已经算是较快的水准了。

而决定设计制造出来的发动机正式运用时间的,主要因素是需要确保发动机能在各种复杂的条件下进行正常工作。

对于一台航空发动机来说,设计阶段需要的时间可能不会很长,但如何在复杂的条件下验证,这是发动机运用需要的周期长的原因。

虽然计算机时代已经能够提升数据的运算速度,并且还能利用很强的算法基础模拟出各种数据试验场所,但有一点是不能忽略掉的,如何把这些复杂的场景转化成计算数据模拟,这才是核心。

这个转化过程相当于构建一套产业系统了,需要的时间也是非常漫长。

在传统的航空发动机方面,米国那边之所以能相对快速的完成新的战机的换代,就在于这一整套的工具体系他们已经构建成功了。

而在国内,这套体系还不是很完善,也一直都是模仿的米国前进。

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在未来他们或许可能会不再需要建立传统的发动机体系了。空天发动机的出现,电推进的使命,或许会彻底的结束传统化石燃料引擎的时代。

深吸了口气,温远航看向翁筠宗,郑重认真的开口道:“翁教授,空天发动机的研究测试,就麻烦你了。我代表科学技术蔀和国防战略规划司向您请求,希望能尽快的完成这套空天推进系统!”

被温远航突如其来的郑重弄的愣了一下,翁筠宗回过神来,认真的点了点头,回道:“我会尽全力的。”

空天发动机的突破是十月份的

高达近五百千牛的推力,说是电推进系统的史诗级跨越发展也不为过。

而在空天发动机突破后没两天,2022年的诺奖也随着时间全部完成了名单公布。

相对比文学奖、和平奖来说,对于物理奖、化学奖和生物医学奖徐川还是保持了关注的。

这一年的物理学奖米国的约翰·克劳泽、法国的阿兰·阿斯佩、奥地利的安东·蔡林格三位物理教授,以表彰他们在“纠缠光子实验、验证违反贝尔不等式和开创量子信息科学”方面所做出的贡献。

这道消息一出,“量子纠缠”就一度登上了各大平台的热搜。

相关的物理话题引发热烈讨论,“遇事不决量子力学”这一梗语也再度火热了起来;各大科技up主或媒体想了千奇百怪的比喻来科普量子纠缠多么奇妙,各路高人感叹科学的尽头是玄学,并对人生、宇宙、未来发出长篇大论的感慨。

对于普通人来说,这些内容看多了之后,似乎我们会有这样一个感觉:诺贝尔物理学奖,是颁给了某项特别神秘、宏大、不可思议的发现。

而量子纠缠的下一步,可能就是时空穿越、心灵感应、四维空间什么的。

对于徐川来说,今年的物理学奖颁发给这三位学者也是实至名归。

量子纠缠的概念争议早在二十世纪初就已经开始了。那时候,伴随着经典物理学得到了极大发展,无论是学界还是社会舆论,都开始将目光望向微观系统。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书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