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蔡瑁对黄月英说这些,并非是为了表现天子的权威,而是要说明:“姑父在政事堂中,经手封侯之诏书……昨日姑父遇见我时,私下告知说,当时政事堂中并非无人反对,而之所以最后诏书未经改变而施行,皆因政事堂中人疑宫中对你有意也。”????黄月英:……
这事的确出乎了黄月英的预料。
起初,她来到鸿都门学,真的只是为了学习,但现在事情的发展早已脱离了她的掌控。
她到底还是年轻,见到此事涉及甚广,不是高官就是贵胄,一时对于前路有些迷茫,她遂求教于蔡瑁道:“舅父,那我该怎么办?”
“不急!你且安心在鸿都门学……若是能在此期间再发明几个器物,那就再好不过了。至于余下的事,自有姑父和我代你处置。”蔡瑁自信地说道。
“我此次告诉你这些,只是为了让你心中有数,莫要待到那一日到来之时心中慌了神。”
原本黄月英还没想到什么,但听了蔡瑁一说,反而心中忐忑起来。
不过,原本黄月英以为她被封侯之后,会引起些轩然大波,却没想到,与朝臣们的沉寂相比,民间的态度的的确火热,但这火热针对的并非黄月英。
与马钧因为发明而被封为亭侯相比,女子关内侯根本不是问题——甚至于,还会让人产生联想——“一个女子都能得封关内侯,那我如何不行?”
这是自从早年间刘辩发布鼓励发明的诏书后第一次有人因此封侯——至于更早的中常侍毕岚,在世人心中当然是不算的。
近年来,随着鸿都门学的发展,民间对于发明创新的热情与日俱增,而当马钧封列侯的消息传出,更是如烈火烹油一般点燃了民间。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据不完全统计,光是河南尹治下,每日便有起码五六个各种各样的发明被百姓献上来,其中大半是已经存在的东西,比如用于精准测量卡尺,其实早在新莽之时就有了。
也有比较新颖的东西,比如脚底带铆钉的牛皮靴……要说没用吧,在某些时候还真有点用。
对于这些,刘辩皆令有司核查之后欲以赏赐不等。
可惜从始至终,都没有出现能与新纺车和新的织绫机所媲美的器物。不过,在刘辩的赏赐之下,民间的发明热情虽然在抵达高潮之后不可避免的下落,但所有人都知道了,靠着发明,真的可以拜官封侯!
这就足够了。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黄月英继续在鸿都门学深造,鸿都门学的诸生还有文学,都不再对她有所偏见,这一切不是因为她与宫中的关系,而是由于她所取得的成就。
而蔡琰对于黄月英的兴趣还要比刘辩更浓厚一些,作为才女,虽然蔡琰擅长的和黄月英不在一个赛道之上,但还是不可避免地有了和黄月英惺惺相惜之感,更是在征得刘辩同意之后数次召黄月英入宫相见,两人相谈甚欢。
对于黄月英来说,外人怎么想,她已经不在乎了。
(本章完)
书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