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搬到紫禁城的梁云英,收到了婢女送来的朱靖垣的电报。
看着上面颇为简短的内容,梁云英第一反应是惊喜:
“竟然接受了纳妾的建议,也就是说可以直接安排了,不要等他自己发现顺眼的了……”
然后看着详细内容就又是一愣,心中出现了有些微妙的疑惑:
“要二十岁左右的女孩?难道我儿子喜欢年龄大的?
“而且要个高腿长的?一米七都不嫌高?
“好生养倒是可以理解,只是这要求怎么像是我提的……”
梁云英带着有些古怪的心情,让婢女先去乾清宫通知朱简炎,自己随后跟着过去。
见到朱简炎之后,梁云英颇为随意的行礼,然后把电报纸递过去:
“陛下,咱儿子开窍了,要给他介绍侍妾了,赶紧让宗人府安排吧!
“尽快选出来两个,年后我直接带着过去。”
朱简炎看着电报也吃了一惊:
“这……这是好事啊,我马上给宗人府下令,对了,得让人通知父皇……”
老皇帝朱仲梁已经搬到了城外的行宫,城外行宫的环境和生活条件,其实比紫禁城内好很多,住着也舒服很多。因为紫禁城的建造更多的考虑礼仪规范,而行宫则更多的考虑居住舒适度。
在大战之前和大战早期,老皇帝本来就是住在城外的。
朱仲梁收到消息之后也是颇为兴奋,直接摆驾去了宗人府,亲自安排和监督这个活儿。
宗人府的官员到没有什么抱怨,他们过年本来就是轮休的。
因为过年期间一直是给皇子、皇孙安排婚姻的时候。
三人老皇帝朱仲梁、新皇帝朱简炎,还有即将册封为皇贵妃的梁云英的反应,其实就是觉得儿子(孙子)开窍了,决定要生孩子的长辈的心态。
放松而且开心。
老皇帝父子和梁云英忙着给朱靖垣安排妻妾和生育的事情。
朱靖垣自己和大食国的官员,也在忙活国内的工人们的妻妾和生育问题。
第二天上午,朱靖垣看王府年底整理的档桉的时候,王府典簿小跑步来到了朱靖垣面前:
“启禀王上,从北墨洲运来的胡姬女奴到了,总共来了三艘船,通报的数据是一千二百五十六人。”
典簿本来是给藩王写奏本的文书,但是现在大食国的官员不够用,典簿也开始管普通事务了。
北墨洲的阿尔及尔、突尼斯、的黎波里三个巴巴里海盗国家,除了抢劫之外主业就是奴隶贸易。
朱靖垣要求他们净身出户,当时只是考虑的普通财物,并没有惦记着奴隶的事情。
但是杨遇春手下监督他们撤离的军官,却理所当然的要求把所有奴隶都留下。
在这个世界上的普通人看来,奴隶不是他们的家庭成员,而是资产。
殿下要求净身出户,怎么能够允许你们带走奴隶?
而且按照当时的记录,按照那些海盗头子向朱靖垣发出的哀求,是主动将所有奴隶和财富奉献给朱靖垣了的。
所以后来杨遇春就询问朱靖垣,这些奴隶应该怎么处理。
朱靖垣跟长史、幕僚们讨论过之后,让杨遇春把男**隶全留在了当地。
海盗们自己用的女仆划归教坊司,但是留在当地经营服务业。
海盗们抓捕或者培养出来,准备向外售卖的女奴,运一部分到大食国来,给单身工人当妻妾。
今天第一批女奴送到了。
朱靖垣听到消息后直接站了起来:
“总共一千两百多人?年前还能再来一趟?”
典簿马上说:
“能,按计划过年之前还有一批船过来,总共估计能运两千五百多胡姬女奴。”
朱靖垣捏了捏额头:
“两千五百多还不够,不过……算上从天竺过来的奴贩子……应该差不多了……”
典簿马上跟着点头说:
“是的,估计差不多了,年前就能给所有单身工人配个女人了,王上真的爱民如子啊……”
大食国的移民,或者说大部分大明海外移民,其实都分成了三个类型。
首先是家庭移民,至少有两代人的家庭。
壮年夫妻双方带着半大孩子,甚至是带着不太老的长辈,两代甚至三代人一起移民的家庭。
这种家庭移民,是在割地都比较受欢迎,同时也是最稳定的群体。
半大孩子能干点杂活,四十多岁的长辈勉强还能当正常工人,年龄再大点的也能帮着照看家里和孩子,让壮年夫妻两个都能出去干活。
然后是夫妻移民,刚刚结婚的年轻夫妻,或者结婚之后还没孩子的夫妻,一起移民海外的小家庭。
其中有正常的年轻夫妻,决定共同与海外闯荡的,也有为了出海刚刚结成的夫妻。
男人知道去海外找大明人老婆不容易,大明女性也很少有胆量单独去海外。
所以就有了专门的“移民婚”,男人先找个老婆,女人先找个老公,配对之后再起一起走。
这种移民是最受欢迎的,有年轻的壮劳力,有妻子和家庭,还没有小孩和老人的拖累。
最后是单身移民,单独去海外闯荡的移民,单身移民基本都只有男性,基本没有单身女性单独移民。
想和愿意去海外工作的单身成年人,本来绝大部分都是男性,参与移民婚配对的女性数量终究是少数。
所以还是有大量的单身男性直接去海外,这部分人要么是真正的贫苦阶层,要么是运气不太好。
这种移民也比较受欢迎,但同时也是不稳定因素。
书本网